天津社会组织党建的六个典型案例
张宝甫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大力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既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求。
2010年11月,中共天津市委批准成立中共天津市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天津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由2010年的11.66%达到如今的100%。本文拟通过剖析几个典型案例,探索归纳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
案例一:从倒数到先进的秘诀
2011年5月,天津市委组织部和市民政局下发文件联合推动集中组建。7月底,市商务系统由于没有明确责任主体,其集中组建任务完成情况,在市属24个重点业务主管单位中倒数第二。9月,经市商务委党组批准,市商务行业社会组织党委成立。党委书记由商务委分管领导兼任,副书记有党群处和秩序处两位处长兼任,办公室设在党群处,为党群处增加了一间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党委刚成立,党委书记就亲自带队,集中时间逐一走访所属63个社会组织,摸清底数,分类推动,到12月实现了党组织和工作全覆盖。而后在全市第一个举办本系统社会组织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成立全市第一个社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编印了全市第一本《社会组织党员教育读本》。组织开展了内部创建示范点互比互看活动;建立起1400平方米社会组织党员之家;重点实施“党员回家工程”,使会员中200名口袋党员亮明身份、认家回家,成为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品牌项目。
案例分析:市商务委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最重要的只有一条,就是领导真正重视,成立社会组织党委,解决了有人干事儿、有地议事儿、有钱办事儿的问题。
规律: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是扭转社会组织党建被动局面的关键。
案例二:滨海新区的三张好牌
在天津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滨海新区发挥了先行先试的龙头带动作用。滨海新区不负众望,连出三张好牌:一是及时出台工作制度。区委出台《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党建工作目标、领导体制、工作职责、保障措施都做出明确规定。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每年,区财政为每个社会组织党组织拨付活动经费2000元,为兼职党务干部发放岗位补贴,而且拨付标准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三是多种方式解决工作人员不足问题。为区社会组织党工委增加正式编制、配备干部;通过政府出资购买服务方式,依托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心招聘20名大学生,大部分在中心留用,2名专门做党建工作,3名分别派遣到塘沽、汉沽、大港民政局社团科从事社会组织及其党建的具体工作。
案例分析:这三张好牌,都不是权宜之计,全部通过制度确定下来,做到有据可依、有案可查。不会由于人为因素而变化或中止。
规律:以经费、人员保障为重点的制度建设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根本保证。
案例三:米业协会的妙招
宝坻区是天津市农业大区,农村经济行业协会较多。其中,黄庄镇米业协会党支部虽然建立时间不长,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党组织、党员乃至会员的作用发挥十分到位,使米业协会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主心骨。这归结于,协会党支部成立后,立即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起党支部联系党小组、党小组联系党员、党员联系会员、会员联系农户的层级责任体系。
案例分析:这项只要用心来做并不困难的举措,扫除了粗放管理的责任盲区,不仅调动了全体党员的积极性,而且带动整个社会组织服务农民,赢得良好声誉。
规律:建立健全内部层级责任体系,是党组织和党员有效发挥作用的基本依托。
案例四:一位优秀会员的遗憾
某协会有一名会员是个体工商户。此人政治觉悟较高、人品好、有本事,做了大量扶贫济困的实事、好事。他对党很有感情,2004年提出入党申请。由于长时间没有任何进展,这个渴望加入共产党的人,带着遗憾撤回申请。
案例分析:目前,社会组织中的会员提出入党申请的越来越多。但是,社会组织党员发展难的问题也越发突出。解决这个难题,首要的不是路径选择,而是更新观念。社会组织精英荟萃、优秀人才很多,也成为大学生择业的新领域。把社会组织的优秀分子发展成党员,对于在这个领域改变党的力量薄弱现状、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党建工作应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发展党员的方针,不能降低标准,又决不能陷入另眼相待、唯指标论的怪圈,不能因为感情上的冷漠和行动上的迟缓,让优秀人才流失!针对这个问题,经天津市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研究决定,为社会组织党组织统筹安排党员发展指标。
规律:带着感情做工作,求贤若渴揽人才,是突破社会组织发展党员瓶颈的决定性动力。
案例五:一个响当当的品牌项目
2011年,天津市山西商会党委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推出“四无三提高”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产品质量无伪劣,安全生产无事故,企业员工无上访,诚信经营无投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转型发展,提高员工幸福感指数,提高关爱困难群体、履行社会责任水平。”在活动中,商会党委对涉及产品质量的每家会员企业进行了质量管理现场普查;对从事食品、餐饮业的会员企业,组织专家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提出无菌生产改革建议46条,并在控制点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保证诚信经营无投诉,组织开展了“自查、互查、抽查”三查活动,推动会员企业普遍建立企业诚信经营机制,5家会员企业被评为国家级和市级诚信示范单位。
案例分析: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在于活动,社会组织党组织尤其如此。“四无三提高”活动有生命力和感召力,是因为既扣紧了时代主题、又与商会、会员企业发展密切结合,更与社会价值取向和改善民生相辅相成。
规律:贴紧社会组织发展需求搞活动,是社会组织党建受欢迎、有实效、聚人气的重要载体。
案例六:“幸亏有这么一位老爷子”
2012年“七一”前夕,天津市山西商会党委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奖牌证书下发后,我陪同组织部门领导去送奖牌。闲谈中,有一位同志说,“幸亏有这么一位老爷子。他脑子不闲着,点子就是多。”这位被称为老爷子的叫张世伦,今年68岁,是商会会长、党委书记。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创造力、敢为人先、能为人先的老人。2006年,创建商会党支部,任党支部书记。2009年,伴随党员队伍的壮大,党支部改建为党委。当许多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还处于空白点时,他率先实现了社会组织和有党员的会员企业党组织的全覆盖,建立起3个党总支、30个党支部,使210名党员全部纳入了党组织管理;随后,他打造了“党建工作指导员、党建工作联络员、党建工作推动员”三支队伍,2012年3月,商会实现了660个会员企业党的工作全覆盖;现在,为贯彻十八大精神,他又提出了第三个全覆盖,即会员企业转型升级全覆盖。
案例分析: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干得出色,当然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环境与方方面面的支持,但是更离不开党组织内部的核心人物,即像张世伦这样的优秀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选好、配强社会组织党支部书记并定期培训是党组织经常化、有活力、有特色、见成效的源头活水。
规律:高素质的党组织书记是高水平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的灵魂和动力。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方兴未艾,需要继续探索、继续创新、继续丰富和发展。天津市将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学习借鉴成功经验,举一反三、全面推进,努力使天津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再创新业绩!
(作者系天津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副书记、天津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副局长)
来源:《中国社会组织》2013年第1期